Introduction to Human-Centered Design 組隊課程(上)如何開始一個訪談與其中訣竅

青言
10 min readNov 8, 2020

--

今年八月參加 Introduction to Human-Centered Design 線上課程,該課程是由非營利組織Acumen所開設,每梯次課程時程大概兩個月,結束之後會再開下一梯,課程全程免費,如實繳交作業會有證明書。

課程連結

課程以人本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為出發點,從研究、發想、到製作原型,提供一系列教材,從基礎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完成團隊專案,因內容著重在加強基礎操作,沒有任何訪談或UX經驗也可以參加。

關於課程網路上很多討論的文章,詳細就不多贅述,本篇主要著重在UX Research實際操作執行的訣竅,也可以使用在實際專案上

開始

這次組員是透過UI/UX Taiwan社團成團的,大家都第一次見面,成員分別是:UX 2位、UI/UX 1位、在學 1位與 2位設計。雖有訪談經驗的組員,但也都只在學術階段,實際教材也只會講個大概,所以很多步驟都邊做邊查資料,但也因此拓展很多相關知識。

Workshop Leader

因為組隊是由我起頭的,就順勢擔任Leader主持Workshop。

擔任Workshop Leader是一次寶貴的經驗,除了帶領組員進行workshop之外,還需詳細計劃每次議程:整理行前需要討論的內容、查詢課程延伸資料、準備便利貼等文具、找尋合適會議地點、與組員尋求回饋、主持組員討論等等。這是除了課程之外需多花心思的。

但蠻可惜的是,因為免費課程沒有強制力,有的人就算提早約好,當天還會臨時請假,結果聚會只好延遲,甚至延到超過課程期限進入到新的梯次。最後做到Prototype時剩下2位,不得已在最後一章前結束,很可惜差臨門一腳就完成了。

組員很重要

本課程很重視與你一起的組員,他們會決定這個課程順不順利。課程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同成員觀點之間的頭腦風暴,最好找與不同背景與觀點的人,所以真心建議:課程開始之前真的要問清楚&慎選組員(哭),大家一定要有想把它做完的決心,不然萬一豬隊友半路放棄,討論無法進行甚至會拖累到其他人。

(一)在研究之前

問了幫助大家暖身,在正式進入研究之前,會有一個小作業:通勤挑戰。就是訪問你的組員通勤,以及如何做改善,最後會有簡單的Prototype。目的幫助大家熟悉組員的想法,以及讓大家對訪談、討論有初步的了解。

(二)決定主題

教材裡提出三個以人本宗旨的題目:

  1. How Might We Enable More Young People to Become Social Entrepreneurs? 我們如何使更多的年輕人成為社會企業家?
  2. How Might We Provide Healthier Food Options for People in Need? 我們如何提供更健康的食物給需要幫助的人?
  3. How Might We Reduce Stigma Towards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isabilities? 我們如何減少對殘疾人的歧視,並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

因為組裡的年齡層在25~35歲之間,所以結合第二個主題,最後討論出來的題目為:

如何為年輕人提供健康的食物

(三)發散想法建立訪談問題

首先請組員針對這個主題,各自列出想問的問題,並標示為什麼想這麼問的目的。這部分使用google文件進行交流。

在這邊可以發現每個人想問題方式不一樣:有些人只列出大略標題,再以口頭解說補充;有些人會仔細列出回答後的Follow-up、設想各種可能性。但盡可能把想到的細節條列上去。

(四)彙整訪談題目

這部分在週間以線上討論。首先請大家各自敘述自己想的問題,其他人做筆記,再依照問題的目的分類這些問題。

最後整理出五大類型,再依照對象的回答做出延伸:

(五)設定訪談對象與問題

課程給予三個題目,我們選擇「如何讓年輕人取得健康的食物」,所以主要的對象是「年輕人」,進一步年齡設定為「25~35歲」。

另外為了不讓訪談的結果侷限在框架裡,我們增加了對照組,也就是「長輩組」作為區隔或解決方案的參考對象。

任務分配

6人各訪談一位25~35歲、一位長輩。

另為了增加資料的豐富度,也訪談了組裡的3位成員,總共有13位訪談者。

訪談之前的對象會進行編號(編碼規則為:組員英文開頭+他的第幾位訪談者)為後續的親和圖程序做準備。

時間分配

預計訪談時間大概在一個小時~兩小時,因為大家平時要上班上課,任務執行長度為兩週,聚會時間都在週末下午。訪談地點除了距離較遠會使用網路電話,因為有必要觀察訪談者的肢體反應與情緒,一般會傾向實體對談(本次訪談比重約8成)。

問題參考資料

訪談之前有參考一些原文的訪談資料,並在群組裡與組員討論。

推薦這篇:容易上手的技巧(善用WH問句)、較易犯錯的地方(避免讓訪談者只說是/否),還有附加的圖例都很幽默。

但因為中文與歐文環境有些不同,在詢問時也要把民情考慮進去。

一些預設問題1.請分別說明上週「平日」與「假日」的三餐是怎麼得到食物的?分享情景(情景:比如在什麼情況下 心情 地點?2.請想想最近一次外食經驗:在選購食物的時候,你會優先考量哪些因素?3.請想想最近一次:在採買食物的時候,什麼因素會讓你優先選擇這些食材?(如何挑選水果、魚類、蔬菜)4.如果想購買健康食材,你第一個想到的取得方式為什麼呢?5.你對於健康的食物有什麼看法?6.你覺得怎樣的吃法是健康的?7.有關心任何健康食物的議題嗎?(像是食安、產地直送、養生飲食) 可以跟我分享嗎?8.等等……

(六)訪談過程

雖然最理想的狀況是一位負責訪談,一位負責做紀錄,一來可以專心詢問,另外還可以詳盡記錄、兩位訪談者不同紀錄也可以互相比較。不過因為我們組別如上述說過:大家的時間很難約(所以一定要找認識的人啊啊啊),就各自進行訪談。

我訪談的對象:

  1. 父/58歲/退休:食材如何處理、如何栽種有機蔬果,都鉅細彌遺地描述,一個問題延伸許多分支,透徹了解長輩對養生與健康食物的重視。
    線上視訊訪談。訪談時間-兩個半小時(超久講超細)
  2. 友F/30歲/酒吧:常常因為工作到半夜,進食時間比較不固定。訪談過程中,他也因為我們提出的問題,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與健康。實體訪談。訪談時間-90分鐘
  3. 組員J/23歲/UIUX:興趣是健身,平時會注意攝取營養,也會自己料理食物,或者購買公司附近的健身餐。促使自己注意健康飲食的最大動力是男友。實際訪談。訪談時間-50分鐘

訪談過程使用筆記軟體做紀錄,黑字是問題,藍字是受訪者回答的內容與 Follow-up

比較其他人的結果,時間大多在30分鐘左右,有的甚至更少。之後組員討論,有必要增加問題Follow-up的發生機率。不能只照著預設問題念完就跳下一題,不然發問卷去問就好了,這樣無法挖到更深層的資訊。

至於如何Follow-up接著問下去,就很需要靠經驗去判斷。如果受訪者回答問題有任何不明朗、不合邏輯、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就要追問下去….這部分其實很需要soft skill的幫忙,例如同理心(Empathy)。另外我有些一篇如何培養soft skill:

(七)還需要注意什麼

  1. 另外詢問別組的狀況,大部分在6人左右,我們這組13人訪問最多。 其實也關乎下一步驟:訪談者越多的話,資料搜集就會比較全面,甚至會有特殊案例可以互相比較。
    這次極端的例子 超健康:食材都自己種植、魚自己釣、少吃肉 VS.超不健康:三餐全部外食速食+手搖飲
  2. 雖時間定在一小時左右,但如果遇到較願意分享的訪談者,有時會講超過2小時,這可能會登錄太多不必要的資訊,要再練習如何控制時間。
  3. 因為很多回答都可以做延伸(甚至有時候會扯遠了),詢問之前要先想好問題目的、注意話題方向,偏離時適時把它拉回來。 ex.「我知道了,那…」「原來是這樣~所以…」
  4. 隨時觀察氣氛與訪談者的情緒變化,起伏較大很可能是他們比較在意的點。但有時候他們會糾結在同一個地方,可能要採取另一種方式詢問。 ex.「換個角度想…」「所以這部分你最在意的是什麼呢?」
  5. 儘量避免的引導式、封閉式詢問:發現自己會習慣列出選項讓訪談者回答,雖然可以促進對話的推移,也可以適時引導回正確目標,但使用太頻繁可能會限制住他們的想法。 ex.「比如XXX跟YYY….」「覺得OOO怎麼樣…」以上盡量不要。
  6. 訪談氣氛的經營:訪談者第一次或在陌生的環境下被詢問,難免會有緊張、答非所問的狀況。所以考慮到他們的情緒,我會很注重詢問過程中,有沒有像聊天一樣的smooth(但往往因為聊開把話題扯遠,這部分要注意)

(八)小結

訪談這部分教材其實寫得很大概,有很多概念寫得蠻抽象的(比如,保持開放的心,嗯…是要有多開放XD),也就是說,準備過程中可以很輕鬆也可以很認真,一切都看你。

在擔任Leader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組員對狀況有不同的反應,有人擅長找碴、有的擅長整理資料、有的則很會敘述一件事情,這也是組隊的有趣之處,進可以看狀況分配給他們不同任務,或者取得不同見解。

因為之前在顧問公司,同事會做訪談,有特別去把錄音檔打成逐字稿,大概知道問問題是怎麼一回事,但較偏商業目的。這次訪談多了以使用者的視角看事情,與前者最大不同是,不抱任何目的盡量搜集使用者資料。雖然一開始讓「一向習慣預設目的執行專案」的我會覺得不知所措,但在了解訪談目的(就是儘量搜集)之後,漸漸開始上手了。

這部分也發現自己平常聊天就是訪談模式,前幾天還被友人(UX)說跟我聊天像在做訪談 XDDD(ex.你剛剛講的我很好奇..…可以再說詳細一點嗎?),這可能跟我一向習慣提問題作對話的開頭有關吧!

接續閱讀Human-Centered Design 組隊課程(中)使用親和圖找出痛點: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你的拍手&Follow 是給予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10 文章有部分與我有共鳴
+15 很喜歡你的文章,期待下一篇
+20 太讚了!一定要分享給朋友!

--

--

青言

UX/自然派/蝕刻版畫家/資深平面設計師,正龜速開發自己的邏輯腦,認為要商業更要靈魂溫度。 除往專業人士邁進,斜槓讓職業生涯更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