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Soft skills?怎麼知道自己的Soft skills跟培養它?

青言
7 min readJul 23, 2020

--

https://icons8.com/

最近計畫轉職,做了一些平常不會做的決定:有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有時候又擔心才能不被發覺,心裡問自己「你是優秀人才?還是在成為優秀人才的路途上?」不上千次百次,總之一路下來感觸很深。

職訓時有稍微帶到hard skills 與soft skills,覺得蠻有趣的,查閱一下資料,發現中文平台沒有針對soft skills撰寫的引導指南,於是就特別寫了本文。

裡面分別就hard skills 與soft skills做了簡單的說明,並教大家如何發現自己的軟技能、如何培養或學習自己的軟技能。如果有時間的話,會再寫一邊應用在履歷與工作上的專文,讓我們繼續讀下去吧!

硬技能與軟技能

硬技能 Hard skills 指的是「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例如數據分析、攝影技能、區塊鏈、聯盟行銷等。

軟技能 Soft skills 則與工作方式有關:指「行為、思考模式」,比較接近個人特質或個性。例如:協作能力(Cooperation)、領導力(Leadership)、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等。

硬技能想必大家都容易了解,但這篇想討論的是常常被忽略的「軟技能」。

套一句筆者之前開設人工智慧線上課程所說:「只要有心,一定能夠學會。」這是硬技能的特點。

市面上課程這麼多,學習知識越來越容易,為了區分人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軟技能」就派上用場了。

至於哪個技能好或不好?要看所屬的背景狀態而定。有時不起眼的軟技能,時間地點都對了,會大大加分。

例如UX需要的軟技能有:

1.靈活思維(Flexibility):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新想法,新要求的能力。

2.調解判斷(Mediatory):可以調解使用者需求、業務目標和技術限制之間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3.熱愛學習(Learning):樂於學習每一次目標使用者的背景,可以幫助研究順利進行。

4.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以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概念。善於說故事也可以幫助設計出更多引人入勝的體驗。

5.同理心(Empathy):可以了解某人的痛苦點,我們就可以把自己放在那個人的位置,體會他們的感受。

如「同理心」這種感性、在職場上被忽視的技能(尤其以技職起家的台灣),卻是UX必備的核心之一。

「找伴侶也要找價值觀契合的。」說不準你的特別也會有春天?

最受企業重視的五大soft skills(Creativity)

商業社群網站Linkedin分析會員中「高薪錄取」的技能名單,列出2020企業最重視的軟技能前五名

  1. 創造力 Creativity:能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達成任務。
  2. 說服力 persuasion:需要解釋「為什麼」,並能說服同事、相關利益人、合作達成目標。
  3. 協作力 collaboration: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同事互補協作,達成更高績效。
  4. 適應力 adaptability:有積極、開放的態度,面對變動的情況或環境。
  5. 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能處理自己與職場上的各種情緒課題。

排名第一的為什麼創造力最重要?因為數位時代環境與思維不停迭代,(以前行銷爆品可以賣5年,現在3個月換一輪,甚至一個月就被淘汰。)加上人工智慧的發展,重複相同任務的職位將會被取代,要有能力因應未來局勢變遷,並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才是未來所需的思維。「關聯思考」與「好奇心」是合成創造力的主要兩個因素。

創造力不一定是藝術家、設計師的專利,軟體工程師、數學家、CEO也可以擁有創造力。

Soft skills 的優點

  1. 在茫茫人海中看中你:
    無經驗是低起薪的理由,這也是很多社會新鮮人擔心的問題。當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時,何不問問內心:「我做了什麼?我喜歡什麼?」,這時就可以從軟技能去找:比如在社團當過幹部,發揮了領導能力;或者在有限時間內奪得競賽,有優秀的抗壓性與協作能力。
    如果一群應徵者實力都差不多,讓面試官明確分辨之中差異的,就是軟技能。對有新轉職、零實戰經驗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表現方式。
  2. 人工智慧的威脅:
    因為AlphaGo與Siri問世被熱烈討論的人工智慧,由巨量資料庫累積而成,它做不到的事情,也無法取代的,就是soft skills。
    Linkedin也列出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四大軟技能: 批判思考、溝通力、協作力、創造力
    每個人有不同個性、不同軟技能,而這些技能每換一個人就有不同組合,更不用說同一個人不同時期身上的變化、身處的文化差異等等。光想就知道需要異常龐大的資料庫與運算能力,至少以現在技術是不可能取代的。
  3. 推動硬技能的催化劑:
    雖然硬技能也會隨著時間增加,它們往往是成功職涯的基礎,但決定運作一件事情到完成的成功與否,是軟技能。
    比如「傾聽」可以讓自己更快學習前輩經驗、「分析」可以補助你快速找到問題點或痛點、「執行能力」幫助你在專案中完美地發揮不拖泥帶水。

如何知道自己有哪些soft skills?How to identify your soft skills

  1. 首先,就是要先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基本的認知。
  2. 有意識地紀錄自己過去所做的事情或反應。尤其是為你帶來強烈情感反應的事件。
  3. 詢問朋友、合作過的同事或是以前的老闆,當他們想到你時會浮現出哪些軟技能?並請他們敘述自己發揮這項技能時的時間、地點、結果,越清楚越好。有時甚至可以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軟技能。

MBTI 16型人格:值得一提的是,從大學時代到現在,我一直有在關注自己的16型人格傾向,它能幫助你了解現在的情況、面臨哪些事件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但它只是一個傾向(現在想成為的型態) 不過有些傾向經過時間考驗還是不會改變,那可以成為發現軟技能的線索。

soft skills可以培養嗎?

可以的。

培養你的軟技能,需要花大量時間潛心鑽研,非常不容易,尤其涉及到個性或價值觀會更困難。例如同情心Empathy,我們能呼籲鄉民或網軍,立即停止霸凌別人嗎?很困難。

培養除了有心,還要盡全力抵抗惰性:下定決心想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但人常常會選擇比較舒適的狀況,順從自己的習慣,在關鍵時刻退怯。(跟減重一樣反反覆覆啊)

「21天挑戰」是個很好的訓練方式(21天是培養習慣最短的時間),不管這理論是否正確,它會是一個正向的開端。也可以當作累積經驗的過程。

例如「Soft skills in UX — what makes a mediocre designer great」一文提到如何提升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1. 固定參加小型研討會或讀書會,培養簡短的演說能力。
  2. 頻繁地寫作,可以幫助表達你的思維。
  3. 向對方詢問反饋和批評意見,或者試著提供反饋。
  4. 扮演觀點的反方來練習論證技巧。

其他訓練方式,網路上很多,就不多作闡述了。

soft skills與台式思維

疫情漸平緩,台灣很幸運躲過這場浩劫(但請別掉以輕心)。缺少局勢的衝擊,台灣是否因應局勢變化發展,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台灣企業太強調技職(Hard Skills)發展是有點可惜的,因為國人普遍「缺乏對自我的洞察力」,很難理解軟技能的重要性。「自我價值薄弱」也是崇洋媚外心態,抑或無法擺脫「高級代工」產業束縛的根本原因。

無論如何,發掘更多關於自己的一切,是多麽讓人興奮,也是人生目標的樂趣之一。

「你是優秀人才,只是在發掘自己的路途上,然後等著被發現。」

相信大家看完這篇,心裡大概有個底了吧!準備著手挖掘未發現的潛能了嗎?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soft skills囉!(FIN)

— — —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個手吧!!

感謝你的閱讀!!

— — — —

參考附錄

Soft skills in UX — what makes a mediocre designer great

How to Identify and Develop Soft Skills | Glassdoor Guides

Why Creativ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in the World

Covid-19才是真正殺手級應用!簡立峰反思:台灣防疫做太好,可能錯過轉型-商周頭條|商周

The hard truth about soft skills — Dorothy Dalton

The Most In-Demand Hard and Soft Skills of 2020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差別在於?

--

--

青言

UX/自然派/蝕刻版畫家/資深平面設計師,正龜速開發自己的邏輯腦,認為要商業更要靈魂溫度。 除往專業人士邁進,斜槓讓職業生涯更多采多姿。